葉如凡 | 口語表達訓練師
  • WHAO® 團體課程
  • Podcast
  • 勇氣投稿區
  • 勇氣專欄
  • 溝通文章集
  • 主持/配音作品
文章集 - 關於溝通、關於人際
修煉溝通心法
成為更好的自己!​
訂閱電子報,追蹤最新文章

從「受害者立場」看親子溝通衝突解方(三):給旁觀的我們

1/25/2019

0 評論

 
圖片
圖片來源:illustAC
2018年公共電視推出電視劇集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》,改編自作家吳曉樂同名著作裡的五個故事;劇中以科幻、強烈的視覺風格,揭開一個個家庭中,被社會期待、考試成績綁架的父母與孩子衝突、無助與失落的故事。
 
當社會頭銜、學歷、成績變成評量孩子的唯一一把尺,也變成父母拿來向親戚、同事、他人交代的一份成果報告,親子之間的愛因為社會壓力,逐漸成為痛且貧瘠的控制與支配,失去理解與溝通的空間...

深入瞭解
0 評論

從「受害者立場」看親子溝通衝突解方(二):子女篇

1/15/2019

0 評論

 
圖片
圖片來源:illustAC
我想先請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,給自己一個大大的肯定與擁抱,謝謝你願意為自己、為父母、為親子關係盡一分努力!

歡迎你也點擊上一篇文章〈從「受害者立場」看親子溝通衝突解方(一):父母篇〉,增進對父母親角色的理解:理解父母可能是因為世代文化、成長背景,讓他們不自覺陷入委屈犧牲的「受害者」立場,和子女建立拉扯的敵我關係。
 
來信的網友有的是八年級生,也有的是七年級生。回想起青春期萌發的自我意識、獨立思考,對父母、對既有體系與價值觀提出的許多疑問:

​「為什麼一定要好好唸書?」、「為什麼興趣不能當飯吃?」、「為什麼有自己的想法就是想太多?」、「說出內心真實的想法有什麼不對?」...

深入瞭解
0 評論

從「受害者立場」看親子溝通衝突解方(一):父母篇

1/6/2019

0 評論

 
圖片
圖片來源:illustAC
​上一篇文章〈面對溝通衝突  小心自設「受害者」陷阱〉上架後,這些日子收到一些網友來信表示,大家對「受害者立場」最有感的人際溝通難題,是父母對子女的溝通,常常就像受害者對迫害者似的憤怒與吶喊:
 
「我每天為你們準備三餐、讓你們吃好喝好、載你們上學放學,你們為什麼連好好唸書考試都做不到?」
「我又不菸、又不酒,為這個家付出了這麼多,你為什麼就是不聽話?我到底哪裡對不起你?」
「我生你養你20年,今天就換來你一句『不要管我這麼多』!」

 
這些話語背後承載的情緒之重、父母覺得委屈不平的感覺是非常真實的。而在訪問幾對50、60世代的父母之後,我發現儘管父母忿忿不平,但仍會試圖在書店或網路上,查詢由心理學家、教育專家等提出的親子溝通技巧與建議,舉凡是:同理孩子的感受、用讚美代替指令式語氣、靜下心聆聽…等方法。
「但是一講就愈講愈生氣,我就是不懂為什麼小孩這麼不聽話,哪還顧得上什麼技巧?」

深入瞭解
0 評論

    作者 - 葉如凡

    溝通策略顧問
    /口語表達訓練師 


    設計 WHAO
    ® 溝通策略邏輯與口語表達課程,分享溝通心法與工具技巧,幫助學員拆解人際溝通難題,一起朝著「更好的自己」目標前進。
    ​
    ​個人官方網站:
    https://www.fanfanyeh.net/ 。FB:葉如凡。IG:elthayeh。

    圖片
    點擊了解課程

    類別

    全部
    溝通卡關
    突破自我
    職場溝通
    親子溝通
    談判技巧


      讀者意見調查:

    送出

    RSS 訂閱


  • WHAO® 團體課程
  • Podcast
  • 勇氣投稿區
  • 勇氣專欄
  • 溝通文章集
  • 主持/配音作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