葉如凡 | 口語表達訓練師
  • WHAO® 團體課程
  • Podcast
  • 勇氣投稿區
  • 勇氣專欄
  • 溝通文章集
  • 主持/配音作品

【勇氣09】|思考練習(三)|不說「我以為」,改問:「如果我是對方,我會有什麼期待呢?」

5/9/2022

評論

 
在生活中,我們常常會聽到「和人溝通要學習換位思考」的這個道理,但是實際上,「換位」到底要怎麼練習?怎麼換位,才是真的有換到位呢?在這裡,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個「小明和300元美金」的故事:
 
在某個風和日麗的夏日早晨,小明在清涼的噴水池旁邊散步。突然,池中央出現一道光芒,美麗的女神從 #800英呎 的高空 #降落 到小明面前。女神對小明說:「小明啊小明~因為你一直與人為善,所以我有禮物要送給你。在我手中,有『300元美金』和『3隻剛出爐的窯烤雞腿』,只能二選一,你要選哪一個當作禮物呢?」
 
我們一起來猜猜看:小明會怎麼選呢~?答案是...
​「3隻熱騰騰的雞腿!」。因為小明是一隻今年剛滿2歲、喜歡吃雞肉的瑪爾濟斯。
 
我在課堂上,和同學們揭曉答案的時候,常常聽到這樣的驚呼連連:「哇~我以為小明是個人!」
 
這的確是我分享這段故事所期待的具體反應!因為我們是人,從人的視角出發,一般來說,300元美金的價值可遠遠高過3支雞腿呢~當然要選擇300元美金當作禮物啦!這也就是我們平常很習慣的:「我以為」以及「如果是我,我就會怎麼做…」的思維,用「我」作為主角看待事情。
 
而「換位思考」要練習的,就是不說「我以為」和「如果是我」;試著使用另一個句子想想:「如果我是『對方』,我會怎麼做?」。將主角從「我」轉換成「對方」,用對方的視角看世界,將會有和以往不一樣的思考和可能性。
 
以上述「小明和300元美金」的故事為例,當要做選擇的時候,不說「如果是我,我會怎麼做…」,而是想想:「如果我是小明,我會怎麼做呢?」。
 
為了扮演小明,我們就會接著想知道:那小明究竟是誰?他的年齡、身分背景是什麼?在這些條件影響之下,小明會在意或感興趣的是什麼事物?他面臨這些選擇的需求和期待又會是什麼呢?
 
在這些角色扮演的提問和探索答案的過程中,我們將一步一步走出原本「我」的位置,跟對方站在一起,用他的視角出發,達到「換位」的效果。而在不同的人我溝通課題裡,這樣的練習,更能幫助我們了解對方的期待和需求,尋找並調整更合適的溝通方法,應對眼前的難題,讓我們一起練習!
【思考練習(三):我可以:從「對方」視角看到他的期待和需求】
練習不說:
「我以為」、「如果是我,我會…」;
試著改問:
「如果我是『對方』,我會怎麼做?」。
 
換位思考就像一場角色扮演,
走出「我」的中心位置,
從「對方」的視角看世界:
了解他對這段關係的期待和需求,
為眼前的溝通難題尋找更多的可能性。
圖片
評論

    作者

    葉如凡,溝通策略教練/口語表達訓練師,《溝通的勇氣》Podcast 製作人。

    類別

    全部
    思考練習
    溝通心法
    行動機會

      追蹤勇氣

    訂閱電子報

    RSS 訂閱


  • WHAO® 團體課程
  • Podcast
  • 勇氣投稿區
  • 勇氣專欄
  • 溝通文章集
  • 主持/配音作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