葉如凡 | 口語表達訓練師
  • WHAO® 團體課程
  • Podcast
  • 勇氣投稿區
  • 勇氣專欄
  • 溝通文章集
  • 主持/配音作品

【勇氣11】|溝通心法(七)|被拒絕的不是我,是我的角色而已

6/2/2022

評論

 
最近, #溝通的勇氣 podcast節目有收到一位聽眾朋友的投稿來信。他在產品銷售的工作中,被客戶拒絕的時候,說話總會開始變得支支吾吾地,沒辦法進一步和客戶互動、了解客戶,所以想問問如何累積 #被拒絕的勇氣 。
 
我想先謝謝這位聽眾朋友願意和我分享你的故事,而我也想和你聊一聊,關於我的一段故事:
 
我在出社會的時候,第一份工作是電視新聞記者,跑政治線...
​成為一個媒體人、新聞工作者,是我小時候的夢想;我希望能透過手上的麥克風、文字和聲音分享資訊,讓某些聲音能被聽到,讓某些事情能更透明,讓某些知識能更普及,能夠幫助到一些人。
 
而製作電視新聞的過程,常常是在很緊迫的時間壓力之下,飛車到採訪現場(感謝駕駛搭檔努力兼顧速度與安全,感恩感恩~),濃縮大量的資訊,完成一支90秒的影片(感謝我的攝影搭檔是剪輯快手,感恩感恩~)。
 
有時候,會需要在路上隨機尋找素人接受採訪,而這對當時青澀的我來說是個非常大的心理挑戰:因為只要我手上拿著麥克風站在街上,感覺自己就像一個過街老鼠,人人看到我就閃(是真的繞道而行),還要面對各種邀訪被拒絕、各種被冷眼,甚至,啥也沒做就被吐口水。
 
對,被吐口水。
 
那次的經驗是,我在某公共廣場剛下採訪車,習慣性先從包包拿出麥克風(麥克風是要一直拿在手上的,一有什麼狀況就要飛奔過去收音),我想說先原地觀察一下狀況,在腦中整理一下採訪內容。就在這個時候,聽到旁邊傳來一陣語氣略帶挑釁的聲音:「妳是記者嗎?」
 
我轉頭看見一位素人男子帶著不悅的臉色向我走來。來者不善,我其實有點害怕,第一時間沒有回應他的問題,我就只是看著他,想觀察他接下來要做什麼。
 
「妳是記者嗎?」他愈來愈靠近我,提高了音量和語氣挑釁指數,再問了一次相同的問題。「對,我是。」我認為我不應該害怕,身為記者抵達每一個現場都是在完成使命,我為什麼要害怕回答這個問題?
 
「呸!」他冷不防地吐了一記口水在我的腳上,再留下一句「X,記者就是爛啦!」,隨即轉頭離去。
 
我低頭看到那記口水不偏不倚地落在我的腳背和鞋緣交界之處,想趕緊從包包裡拿出衛生紙擦拭,殊不知動作太大,不小心移動了一下腳步,那記口水便從腳背和鞋緣之間找到縫隙,滲進鞋內。我的腳掌踩到濕意,雞皮疙瘩瞬間從腳底板沿著脊椎往上爬到腦袋瓜,我感到全身一陣麻,腦中自問:「我是誰?我在哪?我在幹嘛?」
 
完成那天的工作之後,我丟了那雙鞋,回家關在廁所裡洗腳洗了半小時,包含哭泣的時間。
 
「小時不讀書,長大當記者。」這句網路流行用語應該大部分的朋友都有看過,在螢幕裡看到的文字不友善,我試著保持平常心看待,只是沒曾想過,在現實世界竟然會遇到這麼一記不友善的、紮實的口水。我發誓我小時候有好好地讀書,面對這份採訪工作也是無愧於心地努力完成使命,我不明白為什麼會被負面對待。
 
就這樣,我每天帶著這些困惑和委屈,繼續採訪,繼續累積被拒絕、像過街老鼠一樣被不友善對待的經驗。直到有天,有陌生的新人記者開始稱呼我一聲「如凡姊」,非常禮貌又誠懇地謝謝我幫他介紹採訪對象;有小眾團體一直鞠躬謝謝我製作出採訪報導,讓他們的意見有被表達的機會;也有某政界高層發言人在記者會現場認得「XX電視台如凡」,並給予我優先的採訪發言權。除了負面經驗之外,這份工作其實也有正面的經驗。
 
後來才想明白,我的身份沒有變,會遇到負面經驗,也會遇到正面經驗;而當我手上拿著麥克風,無論是被不友善或是友善對待,其實都只是因為我身為「記者」的這個身份角色,會有人嫌,也會有人需要,如此而已。
 
在生活和職場中,每個人都會扮演不同角色,而不同角色有自己的角色目的和功能,必須完成的任務或是使命。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,我們也會遇到好多好多不同的對象,各自的角色觀念、立場、期待、需求或利益考量,可能會是對立的,也可能會是彼此需要的情況,自然就會有被拒絕,或者被接受的結果產生。
 
後來,不管我在哪一個職涯階段,一樣都需要在人與人之間的江湖闖蕩,一路上也持續同步累積負面經驗和正面經驗。所有令我開心的正面經驗,我都好好珍藏,用這些美麗的記憶肯定自己。而面對負面經驗時,我則是提醒自己這樣想著:「被拒絕的不是我,是我的『角色』而已」,似乎就能多了一些平常心。
【溝通心法(七):被拒絕的不是我,是我的角色而已】
​在工作中,我常常要面對會被拒絕的可能性。
我感到沮喪、失落,覺得自己被對方的反感否定,
還有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的焦慮。
 
我練習在這些時刻先深呼吸,並試著提醒自己:
被拒絕的不是「我」,是我的「角色」而已。
 
跳脫這些角色,我依然保有我自己,
穩住一顆平常心,就有面對「被拒絕」的勇氣。
***
​希望我分享的這篇故事,能給在工作中常常被人拒絕的你一些些的安慰。關於「被拒絕的勇氣」,其實我沒有太多的大道理,都是從自己的經驗慢慢累積,或是聽聽別人的故事找到勇氣。透過分享,我發現在被人拒絕的路上,其實自己並不孤單,所以也希望今天的內容,能給正在瀏覽文章的你一點力量。
 
而當我們練習面對「被拒絕」的平常心之後,關於「被拒絕」這件事情本身,有沒有一些值得探索的資訊,可以帶給我們一些具體的幫助和進步呢?下一篇文章,我們繼續聊~
 
#溝通心法 #說話 #表達 #溝通顧問 #口語表達訓練師 #說話教練
圖片
評論

    作者

    葉如凡,溝通策略教練/口語表達訓練師,《溝通的勇氣》Podcast 製作人。

    類別

    全部
    思考練習
    溝通心法
    行動機會

      追蹤勇氣

    訂閱電子報

    RSS 訂閱


  • WHAO® 團體課程
  • Podcast
  • 勇氣投稿區
  • 勇氣專欄
  • 溝通文章集
  • 主持/配音作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