葉如凡 | 口語表達訓練師
  • WHAO® 團體課程
  • Podcast
  • 勇氣投稿區
  • 勇氣專欄
  • 溝通文章集
  • 主持/配音作品

【勇氣13】|思考練習(六)|「理解」是過程,幫助我勇敢做決定

6/10/2022

評論

 
非常感謝有愈來愈多的朋友支持我的Podcast #溝通的勇氣 並且踴躍投稿~謝謝大家!投稿的內容我都有仔細看,也會陸續整理出要回應和分享的勇氣內容,請大家繼續保持收聽關注,才不會錯過唷!
 
這篇文章,想要先來回應一個蠻多聽眾朋友提到的共同問題:「和交往對象有很嚴重的溝通問題,不能彼此理解,一直吵架,該怎麼辦呢?」
我在經營親密關係、和伴侶相處的過程之中,也曾經歷過這些跟「理解」有關的對話問答:
 
「我真的很不理解妳為什麼會這樣想!」
「同一個問題溝通了這麼多次,為什麼你還是不理解呢?」
「對不起嘛~那我跟妳道歉,那妳能理解一下我嗎?」
「但我真的很不理解你為什麼會這麼做。」


這段跟「理解」有關的對話,在當時的關係裡,總會因為不同的、各式各樣的相處情境和生活細節,一再重複出現。
 
我本身不是一個很喜歡大聲吵架的人,但就算沒有激烈的爭吵,沒有過激的情緒,看起來是蠻冷靜地在溝通,這些重複的「你為什麼不理解我?」跟「我真的很不理解妳!」的問題還是像鬼打牆,反覆出現。兩人的關係就一直卡在這裡,日復一日的相處感覺很和平,但實際上根本沒有解開僵局。
 
後來才發現,就算嘗試不同的溝通方法,增加溝通的次數,促進彼此溝通和表達,這段關係還是有卡住的感覺,原來是因為:我混淆了「理解」和「接受」的概念。
 
我誤以為在親密關係裡,「相互理解」的境界才是最終目的,所以卡在「不能理解」的僵局,就會執著地想要破關,努力讓雙方達到真的彼此理解、和樂融融的目標,卻忘了問問自己:「我能接受嗎?」。
 
曾經的我卡住了一段很長的時間,才在愈來愈不快樂的日子裡明白:「理解」不是我們要追求的目的,而是一個重要的過程。
 
理解對方對關係的期待,也理解自己在關係裡的需求;這個過程可以幫助我們決定接不接受、如何經營,以及要選擇什麼樣的人我關係,留存在我們寶貴的生命旅程裡。
 
我後來在親密關係裡的學習是,我會先問問自己:「我願意理解對方嗎?」
 
如果我願意,這個理解對方的過程,其實有點像小時候研究自然科學、做實驗分析一樣,不會帶有什麼情緒,就是觀察和記錄。因為是發自內心地對對方的想法感到好奇,我會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去理解:「他的想法背後的考量是什麼呢?」、「他的行為動機是什麼呢?」、「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?」。
 
而當我覺得自己的小腦袋瓜無法理解對方,開始帶有一點怨怒情緒的時候,我發現,這些怨怒的來源,並不是我還不理解對方;而是我已經理解了,只是他的想法和我不一樣,所以我才會有怨怒。
 
同樣的道理,當對方對我表示不理解,並且也有不滿的情緒時,其實反映出來的重要線索可能是:我們對這段關係的期待、需求和目標,不一樣。
 
那麼,接下來要問問自己的問題就是:

「我願意接受改變嗎?」、
「我願意接受這段關係嗎?」、
「如果我願意接受,我會怎麼做呢?」、
「如果我不接受,我可以怎麼做呢?」

 
然後,為自己做一個決定。
【思考練習(六):「理解」是過程,幫助我勇敢做決定】
​當親密關係的溝通卡關時,
我試著放下情緒,先問問自己:
 
「我願意理解對方嗎?」
理解對方,也理解自己:
在關係裡的需求、期待和目標。
 
接著,再問問自己:
「我願意接受嗎?」
 
然後,為自己做一個決定。
圖片
​#溝通的勇氣 #思考練習
#理解是過程 #做決定才是目的 #理解自己 #勇敢選擇
#親密關係 #感情 #戀愛 #婚姻
#溝通顧問 #口語表達訓練師 #說話教練 #溝通 #說話 #表達 #自我成長
評論

    作者

    葉如凡,溝通策略教練/口語表達訓練師,《溝通的勇氣》Podcast 製作人。

    類別

    全部
    思考練習
    溝通心法
    行動機會

      追蹤勇氣

    訂閱電子報

    RSS 訂閱


  • WHAO® 團體課程
  • Podcast
  • 勇氣投稿區
  • 勇氣專欄
  • 溝通文章集
  • 主持/配音作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