葉如凡 | 口語表達訓練師
  • WHAO® 團體課程
  • Podcast
  • 勇氣投稿區
  • 勇氣專欄
  • 溝通文章集
  • 主持/配音作品

【勇氣20】|思考練習(七)|選擇鼓勵的詞語,取代毀滅;選擇鼓舞人心的語氣,取代輕蔑

9/28/2022

評論

 
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的是~前陣子我在看的一本書:《羞辱創傷》,作者是心理師周慕姿。書裡提到,「羞辱創傷」可能就潛藏在我們習以為常的教養文化和環境裡;而覺察到問題和創傷,並且從個人行為開始做出改變,就有機會終止傷害的循環。
 
在權力和實力不對等的關係裡(比如說...
​父母和孩子、老師和學生、老闆和員工、經濟實力相差懸殊的伴侶等),當相對強的一方長期、持續性地透過言語,對相對弱的一方輕蔑地批評、比較和否定,或是使用激進的言語責難,會讓後者不自覺背負著「羞辱創傷」:
 
「總會覺得自己很糟糕,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是自己的錯」、
「覺得自己是不值得被愛、被尊重的,沒有資格表達自己的需求」。
 
這種討厭自己的慣性羞愧感,如果沒有機會被修復、被療癒,這樣長期的、隱性而微小的內在自我否定的感覺,可能就會形成一種自我防衛機制,讓這個曾經在關係裡的受創者也學習複製這種輕蔑、激進式的溝通方式對待別人。
 
嗯…就像是惱羞成怒的感覺,因為覺得自己很糟糕,就先發怒攻擊別人,享受一種佔上風、優越的感覺,來彌補過往曾經受到創傷,內心一直否定自己的恐懼。
 
但是,這樣的溝通方式很容易影響人際關係,而當人我關係變得緊張、充滿負面能量,不只會再次地傷害到自己,也可能會造成另一個人(比如說:需要長期相處的伴侶和孩子)開始背負「羞辱創傷」,成為一種惡性循環。
 
這些內容好像聽起來很理論,但是在生活中,我們或多或少經歷過、或是看過。比如說,不給予理解的空間就指責對方、發飆大吼:「你為什麼要和別人不一樣?你真的很奇怪!」、「為什麼別人可以考100分,你不行?你怎麼比豬還笨?」。

​激進一點可能挾帶暴力行為,並且把暴力發生的原因還歸咎在相對弱的一方身上:「你這個人就是賤,就是要我動手你才會聽話!」、「你就不該被生下來,你為什麼不乾脆去死一死算了?」
 
這些態度輕蔑的說話方式、單向貼上的負面標籤,以及激烈的攻擊性言語,就像是丟出去了就無法收回的武器,在他人的心上砍出了傷口,留下了疤痕。而這個疤痕和原諒無關、和寬恕也無關,這個疤痕就是一直在那裡,在關係裡隔絕了親密的可能性,也隔開了雙方的心理距離。
 
總是妙語如珠,擁有流利口才的美國媒體天后歐普拉曾經提到:「語言具有毀滅的力量,也有療癒的力量。」
 
說出口的話,或是表達出的文字,影響力真的比我們想像得還大。今天分享這篇文章,是想邀請大家和我一起練習:「在溝通時,選擇鼓勵的詞語,取代毀滅;選擇鼓舞人心的語氣,取代輕蔑」。
 
或許,我們都曾經被動地背負過「羞辱創傷」,但現在的我們也都可以主動選擇:終止言語傷害的複製和延續,創造良善的言語互動,在人我關係裡,看見新的可能性。
【思考練習(七):選擇鼓勵的詞語,取代毀滅;選擇鼓舞人心的語氣,取代輕蔑】
​曾經的我,也因為別人的言語而受過傷嗎?
現在的我,在憤怒、不滿,負面情緒來襲時,
也會不自覺地複製這種溝通方式嗎?
 
而我依然在心裡期待著…
期待能享受親密,擁有快樂和自在的人我關係。
​
我要練習:謹慎地選擇溝通文字和表達語氣。
我要終止:言語傷害的複製和延續;
我要看見:人我互動的新的可能性。

​衷心祝福曾經受過傷的我們,開始覺察到這個「羞辱創傷」的存在,慢慢修復自己,不讓這個不良的溝通模式複製到別人身上。
 
或者,在我們身邊也有一些習慣用攻擊性言語和別人溝通的人,或許他們也曾是「羞辱創傷」的受創者之一;而我們也能練習用另一個角度去協助他,找到合適的時機,推薦他看一看這本書《羞辱創傷》,祝福他從中得到療癒和修復的方法,停止複製言語攻擊的溝通模式,享受和諧又快樂的人我關係。
 
#溝通的勇氣 #思考練習
#內在小孩 #羞辱創傷
#終止言語傷害 #成為更喜歡的自己
#說話 #表達 #溝通 #自我成長 #人際關係
#溝通策略 #說話教練 #口語表達訓練師
圖片
評論

    作者

    葉如凡,溝通策略教練/口語表達訓練師,《溝通的勇氣》Podcast 製作人。

    類別

    全部
    思考練習
    溝通心法
    行動機會

      追蹤勇氣

    訂閱電子報

    RSS 訂閱


  • WHAO® 團體課程
  • Podcast
  • 勇氣投稿區
  • 勇氣專欄
  • 溝通文章集
  • 主持/配音作品